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风采 » 历史人物 » 正文

邵力子的宜兴缘

时间:2013-04-23 [ ] 浏览次数:

邵力子,字凤寿,号仲辉,浙江绍兴东郊邵家人。系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

现就他与宜兴的不解之缘,粗略记述之。

先生结识的第一位宜兴籍人士,是闻名遐迩的旅游事业拓荒者——善卷、张公两洞的开发先驱储南强先生。辛亥革命前夕,原本厌恶八股文的邵力子,为叔父所逼(他早年丧父,由叔父照拂,培育成人),参加浙江省的乡试(全省秀才会考),中了举人。而储南强先生也在与之相仿的时间内,在江苏的乡试中成了举人。当时的举人,就是大知识分子了。江浙两省的举人之间,向来是有交游的。因而,清末民初,储、邵二公就结为同好,且时有古体诗词唱和交流。一九五八年初夏,力子先生率一中央检查团来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检查,路经宜兴,还特地去储南强先生的驻地——善卷洞南面的祝陵村,拜会故交,重聚友情。

力子先生原配夫人病故后,历时多年,未娶续弦。一九三一年二月一日,她与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返国的大家闺秀——宜兴西乡霞墅村人傅学文,在上海世界大饭店喜结连理。从此,先生与宜兴就真正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婚后的三十六度寒暑轮回中,伉俪情深,终其一生。

先生与宜兴潘氏三兄弟的深厚交谊,知者不众。这里说的潘氏三兄弟,乃建国后首届上海市第一副市长、共产党特殊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人物潘汉年,解放后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潘菽(潘有年),《新华日报》初创时期的主要组成人员潘梓年。

邵潘两家是姻亲,源与潘汉年的大姐潘文玉,他是傅学文的嫂子(傅二哥的夫人)。因而,力子先生与潘氏三兄弟的交往,顺理成章。只是邵力子与潘汉年分别为国共两党之大员,各为其主。故亲情虽在,然实际接触的机会,在建国之前,少之又少。

潘菽先生留美回国后,长期在当时的首都——南京中央大学任教,而邵力子在南京,则是国民党的中常委,潘文玉及其丈夫以曾久居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驻地的紧邻),两家亲戚,来往颇频。一九四九年春,国共和谈未果,邵力子留在北京,后在国务院、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任职。五十年代中期,潘菽先生调进北京,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两家交往,仍算便捷。文革中,才被迫中断。

国共合作抗日后的一九三八年,国民党政府已有南京退至武汉,为了宣传与鼓动抗战,舆论先行,至关重要。于是,周恩来代表共产党提出,要创办《新华日报》。邵力子是当时的国民党中宣部长,而邵与周在黄埔军校时期,即是同事,邵为军校秘书长,周是政治部主任,邵的亲苏亲共又是出了名的。于是,他立即批准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兴办这份报纸。在要求办报的呈文中,周恩来将潘梓年与章汉夫并列,作为报纸的主要负责人,这样的人事安排之妙,邵、周二公均对此心有灵犀。此后,潘梓年就有了出入邵府的正当理由和合法身份。

力子先生与宜兴籍著名画家、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的友情,亦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悲鸿先生的原配夫人蒋碧薇,是地地道道的古阳羡——宜兴城中一望族之千金。因先生长期在当时的中央大学执教,而中大的校长及教授中,先生有多位好友、亲戚,先生夫妇又均系宜兴人,与傅学文又是小同乡,邵、徐过从甚密,实是水到渠成之事。位于南京傅厚岗的徐府(李宗仁公馆之东),以及户部街的邵府(抗日战争胜利后是琅琊路及剑阁路),不时是这些贵妇人打牌取乐的聚散地。

悲鸿先生与蒋碧薇分手后,续娶其学生廖静文为妻室。廖与邵、傅的关系亦很融洽。

一九五三年,悲鸿先生不幸英年早逝,邵力子为之不胜痛惜,并与傅学文一起参加了悼念悲鸿先生的所有活动。

北京东城区的三条总布胡同,是力子先生生前常到之处。因为,这里不仅住着徐悲鸿先生,还散居着邵先生的多位至交、好友,如张治中、马寅初、沈钧儒、李德全、史良等诸公,彼此时相过从。

邵力子与周培源(宜兴芳桥后村人)的交往,则开始得较晚,两者年岁也相距甚多。建国前,培源先生因不在南京任职,双方只是各闻其名,无缘谋面。全国解放后,邵、周二位因皆在全国政协担任职务,开始有了觌面交流的机会。

力子先生与两位宜兴籍的著名报人《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新观察》主编储安平,也多有交往。

邵力子与异性的缘分,实是很深很浓。

绍兴宜兴,人杰地灵。群贤既归,史册彪名。

作者:邵大平

发表于2009年12月16日《江南晚报》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