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专题调研 » 正文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实现废旧物资循环再利用

时间:2015-02-28 [ ]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民革无锡市委围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对我市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赴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进行了实地走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现状

据市工商局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再生资源收购公司(站)1774家,其中企业882家、个体户892家,从业人员达到2万多人。原市供销社下属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企业转制浪潮中已全部完成了转制。

(一)国内各市对再生资源体系建设普遍积极。2006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00余个城市成为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省内的南京、苏州、淮安、徐州,周边的杭州、宁波、台州、黄山、合肥等都位列其中。江苏物联集团的苏北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常州中再生有限公司的常州再生资源综合交易市场、宿迁市的中国华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被商务部列为全国试点企业。近年来,省内其他城市也在积极开展再生资源产业建设,如此次走访的扬州市。2006年,邗江区建立区级环保科技产业园,2011年确定为市级产业园,2012年被确定为江苏省“城市矿产”示范试点基地,该园区规划用地3.6平方公里,目前已初具规模并实现经济效益,《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5)》也于2014年8月通过扬州市人民政府批复。

(二)企业对再生资源体系建设主动性积极性普遍较高。以我市惠山区绿山回收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市供销社的指导下,主动创新,采用移动式、固定式的社区回收点(绿色小屋)积极扩大该公司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覆盖范围。目前,该企业已在惠山区、锡山区和新区通过单独投资、与社区合作等模式建立了30多个社区回收网点(绿色小屋)和2个初级分拣站,基本实现了覆盖范围内除餐厨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如树叶、厕纸)之外所有再生资源的全面回收,有效减少了所覆盖地区的垃圾产出量。此次走访的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中的再生资源企业也普遍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积极投入,扬州市惠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建筑垃圾回收企业),为自己搭建了回收网络体系,组建运输队上门免费运输建筑垃圾,为使企业“吃饱”,甚至跨地区购买建筑垃圾。

(三)回收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普遍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传统思维认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行业。调研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主要以民营为主,且普遍实行了盈利。政府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投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企业家也表示他们目前最急需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园区建设方面,通过调研发现省内的产业园区也普遍能产生经济效益,如: 2013年,扬州环保产业园成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同比增长25%以上,协议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实现外资到账1500万美元;苏州的静脉产业园、张家港的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通过成熟的园区化运作辐射了整个苏南地区,在省内更具代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民营回收企业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建立自身的回收网络体系,一些原本的流动废品收购员在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双重挤压下得到了“收编”,成为了回收企业的员工,实现了固定就业、固定工资和固定岗位。

(四)社居委、残联、妇联等社会组织对回收网点建设普遍关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城市管理,城区范围内走街串巷的流动废品收购人员明显减少,客观上致使部分可再生资源无人回收,只能作为垃圾进行处理。社居委出于居民的客观需求和创建文明城市、示范社区、绿色社区建设需要普遍都欢迎回收企业到社区合作设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采用“社企合作”模式的社区回收网点在运营过程中通过社居委和回收企业的合作,既解决了回收点的用房问题,还解决了社区垃圾归类和部分残疾人、弱势群众的就业问题,受到了街道、残联、妇联等部门的积极关注。

二、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的困难

虽然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得到一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基础比较脆弱,回收网络建设不规范,经营管理模式滞后,还处于比较原始的低水平经营,不能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有关政策支持不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相对滞后。2011年至今,市领导多次关心体系建设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对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进行了多次认真研究和讨论,并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了实施意见(初稿)。市供销社2008年开始就多次配合相关部门对全市再生资源经营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排了重点企业和经营情况,并聘请专业公司形成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可行性报告。然该实施意见在调研和起草过程中,牵头部门多次调整,至今未能出台,导致我市对整个行业的宏观调控、行政管理和发展推动相对滞后,有关职能部门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监管体制,至今未能成功申报国家再生资源试点城市, 无法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额度5000万元)。

(二)网络体系建设不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不规范。由于目前再生资源行业基本是以个体经营和小企业为主,网络体系很不完善。虽然在市供销社的推动下,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市新三阳再生资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惠山区绿山回收公司、锡山区供销社物资回收公司等单位合作加强了网络建设,但因我市回收利用行业基础较薄弱,网络建设不健全,大部分乡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回收经营者“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橡胶、废玻璃等,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更没有形成集再生资源收购、分类、加工、销售、再利用一条龙服务的绿色回收利用网络。

(三)行业管理缺乏手段,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无序发展。目前,我市虽然已有部分回收企业上了规模,但绝大多数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户仍然是个体户,加上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走街串巷的无照无证流动废品收购人员,形成了我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企业、个体户、流动收废人员混杂的局面,从业人员“各自为阵”,行业内部无序竞争。在行业管理方面,再生资源的行业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多个分管市领导,原先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主管部门的市供销社目前正在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目前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市商务局因前置审批取消导致了对再生资源管理没有了抓手,造成目前行业管理相对乏力。

(四)分拣整理技术落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普遍较低。目前,我市再生资源的拆解、分拣、收集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大多数操作人员是缺乏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技术落后直接导致资源回收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也相当严重。全市除无锡新三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少量企业对回收物资进行再生利用外,绝大多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还处在回收、简单分类、直接销售的低水平经营模式。全市除废钢铁、废纸外,大部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都只有15%左右。

(五)再利用产业链未建立,再生资源变废为宝渠道不畅通。再生资源分拣交易和再利用体系建设是整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中的最后一环,也是实现再生资源变废为宝的关键。虽然我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再生资源分拣交易中心和静脉产业园建设列为了重点工程,但该两项重点工程因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实施。目前,我市上规模的再生资源再利用企业数量很少,现有的两家二手旧货市场因协议到期面临搬迁和拆迁,新的有规模的废旧物资集散交易市场至今没有建立。绝大多数再生资源主要输往外地专业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我市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受到制约。

三、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议

参照周边城市的普遍做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分为回收和再利用两块组成(如图)。回收部分主要包括社区回收点、初级分拣站、集散交易市场三个节点;再利用部分主要由再利用企业和产业园区组成。



  (一)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提高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一是理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规范管理;二是转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就是政府贴钱的观念。再生资源通过企业市场化运作已经被证明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国内、省内的经验也显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设可以以民营企业为主,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并不是一个纯政府贴钱的行业,不会增加政府太多的负担;三是提高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也是无锡成为国家再生资源试点城市的必经途径。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为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一是明确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和各部门职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涉及发改委、商务局、供销社、城管局、交通局等多个部门,涵盖了无锡城区的七个板块。建议我市参考省内其他城市经验,由综合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行其职,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和阶段性目标,确保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联席会议制度。为便于对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推进落实重大项目,建议建立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三是尽早出台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目前,省内苏州等城市在2011年左右即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见。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民营资本已经通过自身的摸索和努力实现了回收网点建设从农村逐渐向城区覆盖,为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建议政府尽早出台我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意见,旗帜鲜明的亮出政府的意见,为全市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政策支持,将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由当前的企业“由下而上”摸索转变为政府“由上而下”的推动,争取成为国家下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城市,加快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步伐。

(三)政府定点、企业运作,建设集“公益性、多元化、规范化和市场化”为一体的新型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体系回收部分主要由社区回收站点、初级分拣站和集散交易市场三个节点组成。对于三个节点场地的设置、节点的数量和规模应由政府统筹规划,而具体的运作可以通过招标由企业来运营。一是社区回收网点建设。建议在政府指导下通过回收企业新建、改造和整合现有经营网点和经营人员,建设形成规范的社区回收点,原则上每个社区一个回收网点。2015年,建议首先在基础较好的惠山、锡山和新区做到全覆盖,其他区结合实际逐步推进并在“十三五”实现全覆盖。在社区回收点运营上,建议采用企业自营和社企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同时积极推广网上收购、电话预约收购、环保积分换物等模式,方便居民交售,调动居民积极性。二是初级分拣站建设。建议初级分拣站按照3至4个街道建1个的模式设置,分拣站主要对社区网点回收的再生资源进行分拣、整理,接受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预约投售信息,落实和指导社区回收网点做好上门收购服务工作。三是集散交易市场建设。集散交易市场主要对初级分拣站回收的再生资源进行加工、封储、交易、物流配送和信息发布等。由于再生资源的集散交易需要大面积的堆放场所,建议尽量选址在水、陆交通方便便捷的郊外建设,以减少再生资源交易的土地和运输成本。

(四)龙头企业带动、园区化体系化运营,建立我市再生资源再利用网络体系。一是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发展我市再制造产业。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依托无锡新三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回收拆解报废汽车、船舶企业和零部件再制造等领域通过开展技术研发、引进消化、提高科技水平,向产品高端化发展,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资源再利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鼓励支持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中小企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和反应快捷的特点,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补充构建完善涵盖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回收、拆解、加工、综合利用的再生资源产业链。二是探索建立我市的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再制造产业园)。建议我市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的前提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化运作的原则,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分拣加工产业、再制造产业、再生资源利用与制造产业、垃圾发电与固废利用产业和静脉产业生产服务与研发产业,构建专业特色鲜明、集约化程度高的资源再利用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化、园区化运作使废旧物资和垃圾在进入焚烧之前经过充分分拣、充分利用和再制造,减少垃圾焚烧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三是借助周边城市已有优势进行再利用。对于我市现阶段因缺乏产业园和相应企业而无法利用的无毒无害再生资源,建议借助苏州、常州、南京等周边地区静脉产业园已有优势进行再利用。

(五)加强扶持和监管、统一标准和规范,促进我市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扶持和监管。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培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将回收网点建设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支持社区回收网点的建设、改造和整合。同时,严格规范回收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无照和违法经营行为,规范回收行业市场秩序,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的再生资源利用项目。二是建立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可参考周边城市经验,在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进行规划时,同时明确体系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对负责收购和运输工作的运输车辆实行统一登记、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等。 

三是建议在市场基本形成完备行业体系时成立全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规范管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 责编:无锡民革;中国无锡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