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交流 » 文苑笔会 » 正文

身份证上出生地——无锡

时间:2016-11-15 [ ] 浏览次数:

 

六月的无锡,美艳和美食并举,青山绿水间,黄澄澄枇杷格外醒目、醉李在枝头露出翠绿的个头、杨梅带着浓郁的酸甜诱惑着人们的味蕾。游览漂渺在烟雨中的太湖,到惠山黄公涧去“游大水”,吃吃尝尝军嶂山、马山的枇杷、醉李、杨梅;饱了眼福,享了口福,无锡人的生活,在这个季节里是如此美好。

在外的无锡游子,只要提及无锡杨梅,就会口中泛起的清水,对家乡有着的无限渴望。

严永安先生就在六月又一次从台湾回到无锡。是杨梅的诱惑?还是对枇杷、醉李的喜好?严先生没说,只要到了无锡,这些地产水果,就随便吃了,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根在无锡,心也就留在了无锡。

1948年12月,年仅18岁的严永安,跟随姑夫到了台湾,在姑夫的创办的“建新百货无限公司”当仓库管理员。后参加了由省政府开办的台湾省会计人员训练班,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1993年2月起担任“台北市无锡同乡会总干事”。

由于当时两岸音讯阻隔,在台的无锡同乡出于对故乡的怀念,在过锺粹先生的热心奔走下,联系到陈仲良、侯鼐剑等数十位无锡乡亲,大家出钱出力,于1951年9月2日成立了台北市无锡同乡会,成为了在台无锡乡亲共同的家。丁熊照先生慷慨捐赠一百万元台币,创建了台北市无锡公墓,使在台湾往生的无锡乡亲可以安灵。每年的春祭,是同乡会的重要工作项目。清明节前后,无锡乡亲在理事长的带领下,到无锡公墓向先贤致上诚敬的追思,遥祭故乡先人。

台北无锡同乡会发扬无锡人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把每年举办重九敬老茶会,作为每年工作中的一项重头戏。邀请耆老们到餐厅享用充满无锡味的点心,接受无锡乡亲的祝福,出席的乡长还会赠送精美的礼品。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为鼓励青年学子认真学习,持续办理奖学金。特别是在陆润康理事长任内,开办了故乡奖助学金,嘉勉及挹助故乡优秀清寒学子。

由钱穆先生题写刊名的《无锡乡讯》,以报道会务,沟通乡谊,保存文献、激发思乡爱乡之情为宗旨,是台北无锡同乡会发行四十多年从未间断的乡讯月刊。丰富的内容,活泼多样的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多有史志所不载的地方历史掌故,也引起了无锡地方文史研究者的关注。

在无锡古运河畔的一帆风顺大酒店北京厅内,严永安先生向钱镠研究会会长钱伟人、副会长钱铁平、秘书长钱铮,无锡太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浦学坤、秘书长马富兴和民革党员钱国栋、潘剑霞等人介绍了台北无锡同乡会的情况。钱镠研究会钱伟人会长,对在台的钱氏宗亲分外关心,他真诚地请严永安寻访钱氏宗亲,表示无锡钱镠研究会将向台湾钱氏宗亲赠送无锡钱氏全套家谱。

无锡市太湖研究会和台北无锡同乡会有着密切交往,对《无锡乡讯》更是长期关注,并对《无锡乡讯》作了初步的整理。无锡历史文献馆以台北无锡同乡会《无锡乡讯》选萃,编制《梁溪忆旧》时,就由无锡市太湖研究会和台北无锡同乡会进行联系沟通的。浦学坤会长特地将《梁溪忆旧》一书赠送给了严永安。严永安感慨地说:“这书应该我们台北来出版,没想到在大陆出版了”。浦会长说:“台湾大陆都是中国人,倷伲全是无锡人”。严永安连连称是。并拿出身份证,在出生地那栏中,清楚地写着:江苏省无锡县。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已是85岁的严永安,精神抖擞,乡音未改,眷恋着无锡的山、无锡的水,用着炽热的情怀,奔走于海峡两岸,为两岸和平统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文/潘剑霞)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