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交流 » 文苑笔会 » 正文

以信仰重建互信

时间:2017-01-19 [ ]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步入未知的深水期,各领域的规则出现了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态势,既有的规则也未能完全执行,整个社会的利益日趋分化,社会价值观也日益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道德底线一再拉低,衣食住行文教卫等几乎每个领域均出现了信任危机。人们无法相信自己是安全的,感觉每个行业都有不知何时会爆发的、难以置信的丑闻。人们指责他人的同时,却不知自己所在的行业同样被另外的人指责。底线越来越低的原因,有人说是监管失位,有人说是国人素质低,有人说是金钱冲击。还有人说是社会固化,不同阶层之间分裂敌视,冷漠互害。

  某种程度上,我们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那些被我们指责的从业者,其实与我们一样,普普通通,日常生活里平庸、和善。拼命使用农药污染土地、河道与粮食的,是我们淳朴的农民;不顾标准生产假冒伪劣、对知识产权毫不介意的,是我们勤劳的工人;一心揽课题赚钱、顾不上学术研究与教学的,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以各种理由不愿主动作为、甚至消极怠工的,是我们疲惫的公务人员。尽管这样的人不是多数,但对这种现象的麻木与容忍,却是主流。毕竟,那些在公共场合言行无忌的老人,在家里就是慈眉善目的长者。那些执法尺度宽泛的警察或城管,在平时就是安宁生活的守护者。那些酒驾闯祸的家伙,在日常生活里是热心的朋友。再问问我们自己,是否有人可以说自己没有在排队时插过队、开车时没有违过规?

  我们这样做时,往往有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有人说,如果老实做事,就什么都做不下去;有人说,老板安排,我就一打工的;有人说,我服从大局。我们每个人都很很好,都不愿做坏事,我们却这里害人,那里被害,我们的世界却越来越坏。我们教育孩子不要说假话,自己却谎话连篇。我们在生活中对蛮横者撒谎谄媚,对弱者又摆出一副蛮横的姿态;因为憎恨这样的自己,我们又努力把这样的懦弱与邪恶强化给周围的人,以此找到自己存在的正当性。当蠢行受到嘲笑时,我们就会猥琐又不甘心地说一句:那怎么办呢。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制度就是这样的。

  我们没有勇气改变自己,却喜欢空谈道德,躲在安全的地方以正义的姿态使用语言暴力去伤害他人。没有人会说,我是一个作恶者,我是有罪的。有人说,在中国,比互害更可怕的是看不到改进的希望,是越来越热的移民潮,是资金外流,是更加频繁的非理性群体事件和更加强化的维稳手段。真正危险的,不是现实世界的恶劣,而是自己心底的懦弱与苟且,在现实面前麻木或逃离的做派。

  刘哲昕老师的讲座《信仰的力量》为打开这个死局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刘老师的课程,既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又包涵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核心思想。他将共产党人的信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交叠,提出了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家国情怀。更让人感动的是,刘老师并未将他的理想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奉行了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汶川地震时期,他奔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背起粮袋为灾民运送生活物资,这样的行为让当地的灾民看到了党和国家扎根民众的决心。他说,尽管个人的力量绵薄,但在精神层面,他不仅在与灾民的互动中坚定了自身的信仰,也打开了灾民封闭的内心,重建了群众对党和国家的自信。目前,刘老师还在汶川、云南、新疆、西藏等地资助当地的贫困儿童,用自己的信仰、用自己对信仰的实践融化阶层的固化,改善着人与人的互信。

  刘老师的讲课、不如说刘老师的行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可以完善,完善世界不在于别人,而在于从自我做起,用内心的信仰重建互信。或许有人说,力量弱小,无济于事。但须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许还有人说,中国很多人没有信仰,但须知,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遵守的法则,只是每个人遵守的法则不一样。因此,改进互信,就应提升中国社会大多数人的信仰。互害社会的信仰是什么?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丛林法则,这一思想在缺乏宗教传统的中国根深蒂固。谁的力量大,谁就可以横行;谁的诡计多,谁就可以获胜;谁的底线低,谁就可以战无不胜。但在今天,已不再是你死我活的丛林,而是协作共赢的社会,丛林法则只会让中国社会陷入互害的死局。

  刘老师提出,改善中国的信仰,就要从改善我们自身的信仰着手,塑造自身的好人格,为我们的孩子建设一个好社会。首先,坚定我们的信仰,放弃平庸的恶,从最基本的“人人平等、不给他人添麻烦”做起,改变自身对丛林法则的迷恋。第二,打破自我的框架,放空自身,认真对待自己,遵守规则,改变平时做事的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三,能力范围内付出我们的爱与努力,挑战低矮的屋檐,努力改变我们周边的小环境。(文/刘见)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 责编: